稻谷花卉网 > 养花知识>正文

详解水茄的食用方法图片(详解水茄的食用方法)

近期不少花友都在问:详解水茄的食用方法图片(详解水茄的食用方法),小编也是查阅很多资料,整理了一些答案,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温馨提示】本文共有7695个字,预计阅读完需要20分钟, 内容均可免费复制哦!


文章目录:

把“白苋紫茄”和“春韭秋菘”收进菜篮子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头条号:蒲风霖


“白苋紫茄”“春韭秋菘”这两个成语让作为饕餮客的我垂涎不已。其中,有“白”“紫”色泽的鲜亮,也有“春”“秋”时令的鲜美。不仅如此,它们更代表着古人的两种生活追求。


“白苋紫茄”


原文写道:“蔡撙,字景节,少方雅退默,与第四兄寅俱知名。任齐,位给事黄门侍郎。……口不言钱,及在吴兴,不饮郡井,斋前自种白苋紫茄以为常饵,诏褒其清。”


唐朝诗人孙元晏还专门写了一首太守诗《蔡撙》:“紫茄白苋以为珍,守任清真转更贫。” 这两篇诗文,都是以赞美蔡撙清廉而做。于是,“白苋紫茄”流传下来,就变成了一个成语,形容一个人吃普通蔬菜,生活俭朴。


但是,到了南宋文人林洪所著的《山家清供》中,“白苋紫茄”终于就脱去了其“道德模范”的外衣,露出了它的真实面目:食物。在《山家清供》里,记载了一种美食,叫做“太守羹”:“梁蔡遵为吴兴守,不饮郡井,斋前自种白苋、紫茄,以为常饵。世之醉醲饱鲜,而怠于事者,视此得无愧乎!然茄、苋性皆凝一作微冷,必加芼姜为佳耳。”“太守羹”是以白苋、紫茄为原料熬粥,里面探讨了茄子、苋菜均属于凉性,因此,在食用时,应该加一些热性的食物如芼姜来中和。


生姜


那么,我们就返回到食物的本真。白苋,又称为绿苋、皱果苋,是一种生在田野、地边、杂草地及住宅附近的野生苋菜。春夏天,白苋生长迅速,在白苋长出嫩芽叶片时,掐断,用油爆炒,吃起来鲜嫩、清香,无比美味,用中医的观点来看,还可以治疗小儿丹毒、痛经、痔疮等病。


白苋


而紫茄,在中国古代,因为其色泽味皆美,除了可以烹饪入味,还可以入画。宋朝画家崔白的《茄子图》、清朝画家于非闇的《蔬果百虫》图、明朝书画家董其昌晚年时期作《紫茄诗》……我们可以想象,种植白苋紫茄的蔡撙太守,大概也是有点文艺范儿的,种的紫茄,不仅能够吃,还能够没事画画。


于非闇《蔬果百虫》


茄子的历史最早发源地在印度,早先时期,一直在南亚和东亚种植。怎样流传到中国的呢?据推测应该是通过丝绸之路,在西汉时期进入到了中国。西汉末四川资阳人王褒作《僮约》一书,记述了自己在一个寡妇杨惠家投宿时,使唤杨家一个家童去买酒遭到拒绝,家童说:“大夫买便了时,但约守冢,不约为他家男子酤酒。”于是, 王褒非常生气,一怒之下从杨惠这里买下这个家僮,并订立《僮约》约定家僮要负责采购酒菜,“二月春分,陂堤杜疆;落桑披棕,种瓜作瓠。别茄披葱,焚槎发畴;垄集破封,日中早烩。”。这是最早提到“茄”的,估计它当时已经是四川比较常见的菜蔬之一。


茄子


北魏时期《齐民要术》提到茄子的做法:“缹茄子法:用子未成者,子成则不好也。以竹刀骨刀四破之,用铁则渝黑,汤蝶去腥气。细切葱白,熬油令香,苏弥好。香酱清,孽葱白,与茄子俱下。缹令熟,下椒姜末。”说明茄子吃法已经很普遍,人们已经知道怎么做才美味了。


西晋嵇含撰写的植物学著作《南方草木状》中说,华南一带有茄树,“茄树。交、广草木,经冬不衰,故蔬圃之中种茄”。隋炀帝特别喜欢吃茄子,还将茄子命名为“昆仑紫瓜”。宋代苏颂撰写的《图经本草》记述当时南北除有紫茄、白茄、水茄外,江南一带还种有藤茄。


“太守羹”中“白苋紫茄”的吃法看上去十分清淡,加之芼姜,或许会提鲜。我倒是想起奶奶在世时喜欢吃的一道茄子羹,因为白苋时令性强,所以没有用白苋作为原料,但是用了其他绿叶蔬菜和茄子,熬粥,加上盐、葱花、生姜,浇上西红柿熬成的汁。看上去红红绿绿紫紫十分好看。


奶奶那时候因为胆囊炎经常发作,胃口很不好,只能吃一点清淡、粥水之类的东西,这道茄子羹成了她晚年的最爱。每次我去看望她,她都在吃。有一次我看着眼馋,也尝了一小碗,味道酸酸的、咸中带甜、鲜甜可口。没想到,奶奶去世后,这碗茄子羹竟然成为了印象最鲜明的记忆。


“春韭秋菘”的


韭菜的栽培历史比较悠久,在《诗经·七月》中就有“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的记载,可见在古代,韭菜是一种尊贵的食物,用于祭祀。而《礼记王制》里又说:“庶人春荐韭”,那么,基本上可以了解到,在古代,无论贵贱,都食用韭菜,是一种国民蔬菜。


《说文解字》中对“韭”字做出解释:“一种而久者,故谓之韭。”意思是,一次种,可以长久有收成,所以称为“韭”。韭、薤、葵、葱、藿,韭菜位列汉代“五菜”之首。韭菜在春天自成一道风景。《津门竹枝词》中提到“芽韭交春色半黄,锦衣桥畔价偏昂”,《红楼梦》中,林黛玉代贾宝玉作的一首五律《杏帘在望》中写道:“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唐朝诗人杜甫在诗中《赠卫八处士》中记载:“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一畦春韭绿


韭菜也象征着一种家常蔬菜。如宋代刘辰翁在《摸鱼儿·酒边留同年徐云屋》中说道:“君且住,草草留君翦韭。”这里的翦韭,不是指只剪韭菜,而是代指粗茶淡饭、寻常蔬菜。宋代 陈允平在《红林擒近·寿词·满路花》也说道:“呼?童翦韭,和冰先荐春盘。怕东风吹散,留尊待月,倚阑莫惜今夜看。”这里的“春盘”源自《四时宝鉴》谓“立春日,唐人作春饼生菜,号春盘”。又做“五辛盘”,源自《本草纲目·菜部》:“五辛菜,乃元旦、立春,以葱、蒜、韭、募惹、芥辛嫩之菜和食之,取迎新之意,号五辛盘。”


韭菜象征着春意、新鲜,对于现代人的我而言,虽然韭菜家常炒法通常是“韭菜炒蛋”,但我总觉得蛋味过浓,掩盖了韭菜本来的香鲜,我更爱把猪肥肉熬油后剩下的油渣用于炒韭菜,猪油腻甜,适合炒蔬菜,直接提升韭菜的鲜美度。


而“春韭秋菘”里的“菘”,是我们现代人听上去不熟悉的一种蔬菜。按照词典解释,“菘”,是一种阔叶蔬菜。那么,在秋季,阔叶蔬菜有小青菜、大白菜、芥菜等各种,品种较多,不能知其何物。所以,一般都泛指时新菜蔬。宋代范成大在《春日田园杂兴》中写道:“桑下春蔬绿满畦,菘心青嫩芥苔肥。”可见菘也是十分鲜嫩美味的。


芥菜


“白苋紫茄”是一种简单、俭朴的饮食方式,而“春韭秋菘”追求的是时鲜蔬菜的美味。但如果撇去成语的表象,我们单看这“白苋”“紫茄”“韭”“菘”,搭配成各种美食,都非常的引诱食欲。所以,当我看到这两个成语时,我最想做的事,是把这几味蔬菜一并纳入菜篮,去做煮妇一日三餐要做的事情。


参考资料:


《<山家清供>与宋代食疗文化》魏怀宇、章原


《植物的文艺吃法5:太守羹》张晓失


《茄子的人文历史,你知道吗?》邓耿


《板浦笔记:故乡风物春韭菜》,潘友国


古人夏天吃什么蔬菜?


图片来自Pixabay


导言


夏季是我国古代的蔬菜供应淡季,“园枯”现象时有发生。有哪些夏季蔬菜品种来自域外?其过程如何,背后又有哪些推动因素?李昕升博士将为我们娓娓道来。


撰文 | 李昕升(南京农业大学 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


责编 | 伊默


●●●


在我国现有农作物中,源自本土的大概有300种,另有300种来自域外(国外及少数民族地区,其中约有50余种是主要农作物)。粮食作物引进不多,以明清引进的玉米、番薯、马铃薯为主。但我国古代源自本土的栽培蔬菜却较少,夏季蔬菜更是少之又少。由于受到气候条件、栽培制度、栽培技术、蔬菜特性等因素的制约,夏季蔬菜供应短缺的现象时有发生,《农桑辑要》也多次提到夏季“园枯”。夏季的高温、多雨,不仅使一些蔬菜的生长发育受到抑制,也会对蔬菜作物造成机械性伤害,并容易引发病虫害,[1]是蔬菜淡季形成的主要原因。适于夏季供给食用的蔬菜在我国古代一直处于引进的状态。夏季蔬菜的品种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方面是新品种的不断引进,另一方面是一些原有蔬菜被进一步开发作为夏季蔬菜食用。于是,最终在清代形成了以茄果瓜豆为主的夏季蔬菜结构。




图1南密县打虎亭二号汉墓出土的汉代宴饮图局部



►图2 今人据《礼记》记载复原的古人宴饮菜肴摆设,其中蔬菜无甚地位,亦可印证我国原产蔬菜品种之少


一、我国古代夏季蔬菜的品种增加


《诗经》、《夏小正》记载的食用蔬菜有20余种,大部分是野菜,人工栽培的只有甜瓜、芸、瓠、韭、葑、葵。其中可以肯定为夏季蔬菜的是甜瓜和瓠,《诗经·豳风·七月》已有记载:“七月食瓜,八月断壶”。它们的利用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是我国最早的夏季蔬菜。至于葵,东汉《四民月令》载:正月可种“葵”,六月“六日,可种葵”,“中伏后,可种冬葵”,它全年可食,可作为广义上的夏季蔬菜。王桢《农书》认为葵“备四时之馔……春宜畦种,夏宜撒种,然夏秋皆可种也”。随着栽培技术的进步人们有意识的将其作为夏季蔬菜培育。




图3 《诗经名物图解》中的瓜与瓠


外来蔬菜包括夏季蔬菜的传入首先主要来自亚洲西部,是随着张骞出使西域,“凿空”之后通过丝绸之路逐渐引入中国的。据汉代《氾胜之书》、《四民月令》、《南都赋》等的统计,我国汉代栽培蔬菜有20余种,史游的《急就篇》亦有“葵韭葱薤蓼苏姜,芜荑盐豉醯酢酱,芸蒜荠芥茱萸香,老菁蘘荷冬日藏”[2]的记载。这些栽培蔬菜,有八种(见表1)是从域外引进的,其中夏季蔬菜有苜蓿、黄瓜、茄子、豌豆、豇豆五种,除茄子起源于印度和东南亚地区[3],或经西南之路传入中原外,其余四种均来自西域。其中苜蓿在引进之初是作为优良牧草,后逐渐演变为夏季蔬菜,《齐民要术》记载苜蓿做蔬菜与饲料并用。




图4 茄子原产印度,传到欧洲后一度被当地认为有催情作用




图5 《饮膳正要》里的茄子图片


北朝时期的《齐民要术》明确记载栽培方法的蔬菜增加到30余种,其中夏季蔬菜占到了六种,即甜瓜、冬瓜、黄瓜、越瓜、瓠、茄子。有的夏季蔬菜如冬瓜,并不是南北朝才开始种植的,但以前未见其栽培方法的明确记载;越瓜是甜瓜的变种,《齐民要术》载“越瓜、胡瓜,四月中种之”;茄子“九月熟时摘取”。来自西域的莙荙虽然在南朝已著录其名,但迟至元代《农桑辑要》才叙述其栽培方法,“春二月种之,夏四月移栽,园枯则食”。


唐末五代成书的《四时纂要》按月讨论了30余种蔬菜的栽培方法,但记载的夏季蔬菜与《齐民要术》相比基本没有变化。这一时期来自域外的夏季蔬菜有西瓜、刀豆。西瓜原产非洲,五代经回纥引种到契丹;刀豆起源于亚洲热带地区,唐代始见记载。南宋《梦梁录》记载,仅临安一地蔬菜就有40余种,蔬菜繁荣之趋势可见一斑。丝瓜是这一时期新增加的夏季蔬菜,我国丝瓜可能由印度引入。另外,蚕豆记载始见于成书1057年的北宋宋祁的《益部方物略记》,北宋以前未见记载可能是与“胡豆”混淆。




图6 西瓜原产埃及,埃及法老墓中的西瓜图像



►图7 中国最早的吃西瓜图像,出土于内蒙古敖汉旗羊山一号辽墓


元代《农桑辑要》、王桢《农书》载有栽培方法的蔬菜亦有30余种,记载的夏季蔬菜较《齐民要术》有所增加,增加了菠菜、莴苣、同蒿、人苋、蓝菜、莙荙六种。而且一些我国原产的古老蔬菜已经可以作为广义的夏季蔬菜了。蔓菁,《齐民要术》只提到蔓菁“七月初种之……九月末收叶”,指出七月初种植最佳,可“根叶俱得”,而王桢《农书》认为“四时均有,春食苗;夏食心,谓之薹子;秋可为菹;冬,根宜蒸食”,充分发挥了蔓菁作为夏季蔬菜的潜力。萝卜与蔓菁类似,萝卜“四时皆可种”。菠菜是唐代引自西域的广义夏季蔬菜,《农桑辑要》载“春正月、二月,皆可种,逐旋食用。食不尽者,滚汤内掠熟,晒干,遇园枯时,温水浸软调食,甚良”,王桢《农书》亦赞其“以备园枯时食用,甚佳,实四时可用之菜也”,一方面说明菠菜已经是重要的夏季蔬菜,另一方面说明古人已经认识到了夏季“园枯”的问题。莴苣亦在唐代来自西域,《农桑辑要》最早记载其栽培技术,“春正月、二月种之,可为常食……正月、二月种之,九十日收”。原产我国的同蒿唐代见于记载,《农桑辑要》载“春二月种,可为常食,秋社前十日种,可为秋菜”,反映了其生长期短的特性,也可作为夏季蔬菜。原产我国的苋菜种类繁多、分布极广,《农桑辑要》记载了适合作为夏季蔬菜、供应夏季蔬菜淡季的人苋,“五月种之,园枯则食。今人有三四月种者”。《农桑辑要》转引《务本新书》中蓝菜即芥蓝,“二月畦种……五月园枯,此菜独茂,故又曰‘主园菜’”。




►图8、图9 菠菜原产波斯一带,图为约15—16世纪当地玉器上的菠菜纹饰


到了明代,蔬菜作物尤其是夏季蔬菜的引进和传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基本是来自于美洲,也有少数如原产岭南的蕹菜在明代被广泛引种。清代《农学合编》共总结了57种栽培蔬菜,其中夏季蔬菜多达17种,即白菜、菜瓜(越瓜)、南瓜、黄瓜、冬瓜、丝瓜、西瓜、甜瓜、瓠子、苋、蕹菜、辣椒、茄子、刀豆、豇豆、菜豆、扁豆;《植物名实图考》记载进一步增至176种蔬菜,其中夏季蔬菜数量也很可观,而且多为明清引进的美洲作物。清代形成了以茄果瓜豆为主的夏季蔬菜结构,弥补了夏季蔬菜品种单一的缺陷,丰富了人们的饮食结构。


成书于清末的《救荒简易书》可以反映我国业已形成的夏季蔬菜结构,《救荒简易书》虽是“为救荒而作”的北方救荒书,但卷一《救荒月令》记载蔬菜十分详细,列举正月至十二月可种之蔬菜,并对各种蔬菜的名称、性状及种植方法做了详细介绍,通过笔者比对,记载蔬菜数量之多仅次于《植物名实图考》,而且诸如《三农纪》等南方农书所收蔬菜较之亦有所不如。《救荒简易书》记载的夏季蔬菜有:蚕豆、豌豆、小扁豆、南瓜、笋瓜、假南瓜、搦瓜、豇豆(红子豇豆、白子豇豆、华黧子豇豆)、菜角豆(长秧菜角豆、短秧菜角豆)、青茄菜、紫茄菜、蔓菁(圆蔓菁、长蔓菁、山蔓菁、洋蔓菁)、白萝卜(出头白萝卜、埋头白萝卜、多汁白萝卜、无汁白萝卜、圆蛋白萝卜)、胡萝卜(黄色胡萝卜、红色胡萝卜)、油菜、擘蓝菜、苜蓿菜、莙荙菜、冬葵菜、扫帚菜、苋菜(尖叶苋菜、圆叶苋菜)、罂粟苗菜、红花苗菜、蒝荽菜、同蒿菜、菠菜、菘菜(春不老菘菜、黄菘菜、白菘菜、黑菘菜、面菘菜)。当然,其中部分蔬菜可常年供应,如《群芳谱》曰:“春不老菘菜四时皆可种”;《农政全书》指出同蒿菜、蒝荽菜、菠菜“四时皆可种而种之也”,都作为广义的夏季蔬菜。


从夏季蔬菜的种类来看,《齐民要术》记述的六种夏季蔬菜中,瓜类占了五种,另一种是茄果类。《农学合编》的17种夏季蔬菜中,瓜类达八种,茄果类两种,豆类四种,其余三种属叶菜类。瓜类是我国栽培历史悠久的夏季蔬菜,茄果类中的茄子也是一种较古老的夏季蔬菜,豆类则是明代才进入夏季蔬菜行列的,也就是说,今天这种以茄果瓜豆为主的夏季蔬菜结构是明清之际形成的。[5]我国古代引进主要蔬菜(包括菜粮兼用、蔬果兼用)可见表1。


表1:来自域外主要蔬菜作物一览表



注:本表蔬菜作物后的历史文献为最记录该蔬菜的典籍或该典籍记录着该蔬菜引入的最早时间。*符号标注的为典型夏季蔬菜。另,南瓜原产美洲,作为美洲作物应在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后辗转传入我国,但元·贾铭《饮食须知》已有记载,疑是后人串入。


二、我国古代夏季蔬菜品种增加的动因分析


我国古代夏季蔬菜品种增加的推动因素是多方面的。


第一,一直在不断拓展新的交通路线,新的夏季蔬菜品种通过不同的渠道渐次传入。由于栽培蔬菜的缺乏,故从西汉开始从西域引进,大部分来自亚洲西部,也有一部分来自地中海、非洲或印度,基本上是通过丝绸之路、少部分通过蜀身毒道、海上之路传入。汉代就有通过丝绸之路从西域引进的大蒜、胡葱等品种,几乎占到了当时栽培蔬菜总数的一半;而其中夏季蔬菜又占到了引进的一半。蜀身毒道可能也在引进茄子、丝瓜等夏季蔬菜方面起了重要作用。中唐以来,吐蕃崛起后控制了陇右和河西,丝绸之路受到了阻断,汉代以来就开辟的海上贸易通道(从我国东南沿海的广州出发经东南亚到印度,再到波斯湾)空前繁荣,海上贸易十分频繁。中唐以后引进的夏季蔬菜如马铃薯、辣椒等大多是通过海路传入。可以说陆上丝绸之路连接了我国与西域乃至欧洲,海上丝绸之路连接了我国与世界。


第二,历朝历代夏季蔬菜都在引进蔬菜中占有一席之地,然而却一直难以完全满足人民需要,明代之前,我国夏季蔬菜一直处在缺乏状态,“园枯”颇为常见。明代之前,我国引进的蔬菜包括夏季蔬菜大部分来自亚洲西部;明清以来,随着我国同世界交流愈发紧密,来自美洲、欧洲的夏季蔬菜大量引入。其标志性事件就是哥伦布在1492年发现了美洲新大陆,美洲独有的重要的农作物接连被欧洲探险者发现,并被陆续引进到欧洲再传遍旧大陆,[5]极大地改变了作物栽培的地域分布。原产于美洲大陆的夏季蔬菜向外传播也应该是通过哥伦布及以后的商船。我国直接或间接从美洲引进了不少夏季蔬菜,如南瓜、辣椒、笋瓜、西葫芦、番茄、菜豆等,才最终在明清形成了以茄果瓜豆为主的夏季蔬菜结构。


第三,满足我国对夏季蔬菜的需求,不单是从域外引进新品种的功劳,充分发掘已有品种作为夏季蔬菜的潜力也很重要。纵观我国古代蔬菜种类,发生了较大变迁。一些蔬菜如蓼、蘘荷、牛蒡、荠等重回了野生状态。西汉《灵枢·五味》载“五菜:葵甘,韭酸,藿咸,薤苦,葱辛”[6],指的就是当时最常见的五种蔬菜——葵、韭、藿、薤、葱,后来多半回归野生。还有一些蔬菜,如葵、蔓菁、白菜、萝卜等,它们的栽培比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成为了重要的夏季蔬菜,李时珍《本草纲目》载:“古者葵为五菜之主,今不复食之,故移入此(草部)……葵菜古人种为常食,今之种者颇鲜”[7],白菜取代葵成为百菜之主;萝卜亦取代蔓菁成为南北广为栽培的根菜。可见夏季蔬菜结构是引进蔬菜与本土蔬菜共同作用形成的。


第四,南方夏季炎热漫长,相对于北方对夏季蔬菜有更高的需求。而随着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南方日益发达,商品经济发展较快,人口增加较快,除了粮食作物外,对蔬菜作物的要求也日益增加,促进了各种适宜夏季食用的蔬菜的发展。如南宋《梦粱录》记载临安一地就有蔬菜40种,远超北方,或可说明南方对蔬菜比北方有更高的需求,其中记载的可作夏季蔬菜有:夏菘、紫茄、水茄、稍瓜、黄瓜、瓠子、冬瓜,以及菠菜、莴苣、萝卜。而且我国一向重视种植业的发展,蔬菜周年供应不平衡的问题应该很早就注意到了,在“夏畦少蔬供”的条件下,适合在夏季供应食用的蔬菜就自然地受到人们的重视。


第五,我国优越的自然条件是自不同地区引进的夏季蔬菜能够引种栽培、本土化、完成以点到面过程的基本原因。明清之际引进的南瓜、菜豆等夏季蔬菜有较高的推广优势,如南瓜有救荒之奇效,《救荒简易书》称“南瓜俗人呼为倭瓜,老而切煮食之,甚能代饭充饱”,因此在凶年、荒年之时南瓜必然迅速普及。又如辣椒,产生的辣味在口感上受到众人的喜爱,较好的满足了人的生理需求。另外,引进的夏季蔬菜充分利用了中国最稀缺的资源——土地,一方面不适宜栽培原有蔬菜的土地被进一步开发,夏季蔬菜的新品种多能适应相对恶劣的自然条件;另一方面引进蔬菜与本土作物进行了间作套种以及形成了新的轮作复种体系。


参考文献:


[1]曾雄生.史学视野中的蔬菜与中国人的生活[J].古今农业,2011年,第3期。


[2][汉]史游.急就篇[M].长沙:岳麓书社,1989年,第11页。


[3]彭世奖.中国作物栽培简史[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2年,第222页。


[4]叶静渊.我国茄果类蔬菜引种栽培史略[J].中国农史,1983年,第2期。


[5]李昕升、丁晓蕾、王思明.航海科技的发展与南瓜在欧亚的传播[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期。


[6]河北医学院校释.灵枢经校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年,第137页。


[7][明]李时珍撰、李经纬、李振吉校注.本草纲目[M].沈阳:辽海出版社,2001年,第647页。


原文刊发于《古今农业》2013年第3期,《科学春秋》获


查看


20160728 南瓜究竟源自于哪里?


20161110 南瓜是如何“占领”中国的?


20161201 《金瓶梅》、《红楼梦》中吃的“瓜子”到底是什么瓜的子?


欢迎个人转发到朋友圈,


公众号、报刊等转载请联系授权


copyright@zhishifenzi.com


科学春秋


在科学中寻觅历史


在历史中思索科学


投稿kexuechunqiu@sina.com


授权copyright@zhishifenzi.com


茄子黄萎病导致半边疯黑心,减产严重,选准药剂救治,预防最关键

最近又接到一些农户来电,询问为啥庭院小菜园里茄子出现半边疯病?这种病为啥一年比一年严重,害得大家辛苦种植的茄子到了坐果期病株结果不佳,甚至吃不上茄子?有的还传来了像片,请看下图。


农友们发来的茄子病害症状图


从像片中我们辨认出,他们所说的"半边疯"病,其实叫做茄子黄萎病。茄子黄萎病不仅在小菜园中发生一年比一年严重,而且在近年来的露地和保护地茄子栽培中也比较常见,同时也是茄子主要产地均普遍发生的病害,一般发病后期产量可损失30-40%,严重时达80%以上,有的地块甚至达到近于绝收的程度,农村小菜园自然是病害"光顾"最多的地方。那么,为什么农村小菜园容易发生这种病,如何有效地进行防治呢?


1、茄子黄萎病属于土传病害,如不倒茬种植就会连年发生,而且一年比一年严重

茄子黄萎病是由一种叫做"大丽花轮枝孢菌"侵染茄子植株而引起的病害,它属于真菌病害。这种病菌不仅危害茄子,而且还可侵染甜椒、番茄、马铃薯、瓜菜等多种作物,但以茄子受害最重。


这种病菌主要以休眠菌丝、厚垣孢子和微菌核等形式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种子也可带菌进行远距离传播,带有病残体的有机肥,也可传播病害。病菌对不良环境的抵抗力强,在土壤中可存活6-8年。农村小菜园中主要种植一些常见的经常食用的蔬菜,由于面积小,存在倒茬比较困难问题,加之病菌可侵害多种蔬菜,看似没有重茬种植,但上茬作物的病残体上也带有病菌,所以发病严重。


茄子黄萎病田间发病症状图


这里给大家一个知识点,茄子黄萎病的病原菌的主要传播途径:土壤中的病原菌在茄子定植后主要从根部的伤口侵入,或在生长期直接从幼根表皮或根毛侵入,引起发病,逐渐蔓延至茎、叶、果实和种子。播种时如果种子带菌,则病菌进入茄子幼苗,从而引起发病,成为无病区小菜园的初侵染病源。在我们管理茄子过程中,病原菌可通过刮风、雨水及人、畜、农具和农事操作等在小菜园中传播开来。


由于茄子黄萎病的病原菌存活能力强,加上小菜园重茬连作时候较多,所以茄子黄萎病逐年发生,并且一年比一年加重发生。#2020金稻穗计划#


2、茄子黄萎病田间发病症状有哪些呢?

茄子黄萎病由于病原菌能够在土壤、种子、农肥中长时间存活,只要是在适宜条件下极易侵染植株,因此该病在茄子整个生长时期均可发生。从日常我们观察的发病时期来看,一般会在茄子长出5-6片叶子时开始发病,待到结果时期发病达到高峰期。


植株发病初期,叶片的叶脉间或叶缘出现不规则黄绿色圆形斑块,并逐渐扩大,可布满两支脉之间,通常情况下只有半边叶发病,因此茄子黄萎病也常被人称为"半边疯"


茄子黄萎病叶片发病症状表现


初期病株在午间强光照射导致叶片萎蔫,早晚可逐渐恢复,若长时间强光照射不再恢复,叶缘部向上卷曲,叶片变褐色,并不断由下向上发展,最终导致整株枯死,继而叶片脱落。


茄子黄萎病植株受害症状表现


发病植株茎节间距缩短,病株根部和主茎的维管束逐渐变成深褐色,发病严重的植株分枝、叶柄和果柄的维管束也变成深褐色,故称"黑心病"。植株结果率少,果实小、表皮褶皱且质地坚硬。


茄子黄萎病茎部剖检变黑


3、哪些条件容易导致茄子黄萎病发生呢?


(1)气象条件。一般温度在20℃-25℃的条件下茄子黄萎病易发生,超过28℃时病害受到抑制。茄子定植到开花期,若日平均温长时间低于15℃,或雨水多导致田间湿度大,或久旱后大量浇水使地温下降,可导致病害过早发生黄萎病,并且发生病害较为严重。


(2)重茬种植。前面已经讲过,重茬种植茄子会导致田间土壤病原菌积累多,容易发病。这里需要提示的是,我们有些种植户以为上茬不种植茄子就是倒茬了,忽视了同科同属作物如西红柿、辣椒、土豆、黄瓜等作物也可染病并将病菌留存于土壤中,导致第二年种植茄子时发生病害。


(3)幼苗带菌。这里主要有2种情况,一是种子本身带菌,播种后病菌直接侵染幼苗;二是育苗床土有病菌侵染了幼苗。这些带有病菌的幼苗移栽定植后,病菌就会在田间进一步的繁殖,而在幼苗定植过程中很容易伤根,由于土壤湿度大不利于根部伤口愈合,从而导致病原菌轻而易举地侵染植株而感病。


(4)肥水管理。地势低洼的田块,或灌水不当时病害发生严重;若施用未腐熟的农家肥,土壤肥力低,偏施氮肥的情况下,植株生长势弱抵抗力低,也可使病害发生严重。


茄子黄萎病根茎部剖检症状表现


4、对于已经发生茄子黄萎病的田块应该怎样救治?


茄子黄瓜萎是典型的土壤传播病害,症状虽然表现在地上部分,但病根(病菌侵染)却发生在地下的根部,所以,叶片喷洒药剂防治效果不佳,最有效的办法是发病时药剂灌根为好。用药防治时越早越好,防治过晚病菌已侵入根茎的维管束里面,破坏了导管等运输系统,为时已晚,救治效果也不好。


通常我们要在发病初期,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或50%琥胶肥酸铜(DT)可湿性粉剂35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20%甲基立林磷乳油800 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 倍液、60%百泰可分散粒剂1500 倍液、50%氯溴异氰屎酸或95%恶霉灵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等药剂溶液进行灌根,每隔7~10天灌1次,连续灌2~3次,每株灌药液500 毫升左右。


茄子黄萎病发病后期症状表现


5、怎样有效预防茄子黄萎病的发生呢?

茄子黄萎病为害严重,主要是因为病菌适应环境生存和侵染能力均较强。要想有效预防,必须从以下5个方面入手,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才可确保茄子可持续安全生产。


(1)选用优良品种,搞好种子消毒。要根据本地消费者的嗜好优选品种,选择适合当地栽培的高产优质的茄子品种,如娜塔莉、爱丽舍、长茄一号。播种前对种子进行高温灭菌,因为病菌在温度高于30℃,低于5℃条件下可丧失活性,所以,将种子放入60℃热水中浸泡10分钟,通过不断搅拌使种子受势均匀,这样就可杀灭种子表面的病菌。除此之外,建议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2小时,这样也可杀灭种子表面病原菌。


茄子嫁接育苗预防黄萎病


(2)苗床消毒,嫁接育苗。如果是自己育苗的,在幼苗培育时,每年都要更换苗床土,选择种植大田作物的田土,减少病原菌。确实想用老床土时也不能图方便,需要进行药剂和高温来消毒,方法是每平方米苗床用40%棉隆10-15克与细土15 公斤拌匀撒施后耙入土中,深约15厘米,之后浇水,覆盖上地膜,使其充分发挥熏蒸作用,10天后翻动床土1-2 次,达到消毒灭菌作用,然后再播种。由于土地资源的限制,移栽茄子无论是小菜园还是大田,都不可避免要重茬或迎茬,确实倒不开茬口时防治黄萎病最好的办法是嫁接换根。因为茄子黄萎病菌是从寄主植物的根部侵入,采用嫁接换根可有效切断茄子黄萎病菌侵染。通常可用抗黄萎病的托鲁巴姆、野茄2号、苏茄1号、野生水茄等作砧木,与栽培品种进行嫁接,防病效果较好。


定植后要加强茄子田间管理提高抗病力


(3)轮作倒茬,深耕施肥。轮作倒茬是预防茄子黄萎病又一重要方法。在茄子定植田块确定时要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的沙壤土地块;发生过茄子黄萎病的地块尽量不宜选择,实在倒不开茬时要确保与非茄科作物轮作4 年以上为宜,最好前茬种植葱蒜类作物,具有消杀灭菌作用。茄子是需肥较多作物,播种前要深耕翻土,将土壤表面病菌翻入深层,减轻病菌侵染机会。结合整地增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注意土壤中磷钾肥搭配施用,避免偏施氮肥。有条件的最好合理施用生物有机肥或微生物复合肥,达到以菌治菌作用。


(4)带药定植,土壤消毒。从市场上购买的茄子苗为防止带菌传染,定植时,将茄子苗放在100倍液的多抗霉素溶液里浸根30分钟杀灭病菌。发病较严重的小菜园或重茬连作田块,定植前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每亩可施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60克,用细土6.6公斤拌匀制成药土,撒于定植穴内搅拌,使秧苗周围被药土包裹,防病效果较好。有条件的可购买含有防治茄子黄萎病的“土壤重茬灵”,按说明使用。


强化田间管理,提高植株抗病力


(5)适时定植,强化管理。茄子幼苗需要在适宜的外部气温条件下快速缓苗,扎下根后才能茁壮成长,因此,春季温度过低时不宜抢栽茄苗,因为过早抢种或移栽遇低温高湿条件易发病。露地定植时要在10厘米地温稳定在15℃以上再移栽,同时要浇透定苗水,最好不要浇刚从深井里提出的冷水,注意提高地温。茄子是喜肥作物,当营养缺乏时抵抗病菌侵染能力降低易得病,所以,在门茄坐果后要给茄苗补充营养,追肥2-3次,每次亩追氮肥10-15公斤,坐果期间可喷施0.2-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增强植株抗病力。田间要注意防治根线虫和地下害虫,以免根系形成伤口,给病菌侵染创造机会。生长期间发现病株要立即拔除,并用生石灰撒于病株土壤周围,对其它植株进行药剂预防。收获后或定植前,应彻底清除田间病残体,带到田外集中烧毁或深埋。


综上所述,农村小菜园栽培茄子时,一定要注意预防黄萎病的发生,通过上述5种途径进行预防,从减少和切断病原菌入手,搞好种子消毒,科学育苗,实施嫁接换根技术;再从培育强健植株抓起,增施腐熟有机肥,培肥地力,科学整枝,合理肥水管理,形成强壮植株,增强植株抗病力。一旦发病要立即组织药剂灌根,从致病的根源上猛药治苛。





【本文标题和网址】详解水茄的食用方法图片(详解水茄的食用方法) http://www.dgzd.cn/qiuhua/20230630804.html
内容更新时间(UpDate): 2023年07月25日 星期二

  • 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