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谷花卉网 > 养花知识>正文

天然的荧光植物介绍图片(黑光植物)

近期不少花友都在问:天然的荧光植物介绍图片(黑光植物),小编也是查阅很多资料,整理了一些答案,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温馨提示】本文共有4870个字,预计阅读完需要13分钟, 内容均可免费复制哦!


文章目录:

天南星科品种第二多的蔓绿绒,家里缺光照就选几种养室内

天南星科植物品种最多的是花烛属,第二多的就是蔓绿绒(喜林芋属),它们的园艺观赏品种极多,有一些品种特别受欢迎,包括心叶蔓绿绒、柠檬汁蔓绿绒、云母蔓绿绒、明脉蔓绿绒、小天使和春羽等。


心叶喜林芋(俗名:荣耀蔓绿绒)Philodendron gloriosum




铂金钻蔓绿绒(Philodendron Birkin)




1、品种


大部分蔓绿绒的颜值都是比较高的,包括铂金蔓绿绒、银剑蔓绿绒、荧光蔓绿绒、黄金瓦萨维奇、白兰地蔓绿绒、哈斯达姆、兔耳蔓绿绒等。有些几十上百块一盆,有些则要上千块,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适合的品种。


羽裂蔓绿绒 Philodendron Mayoi




蔓绿绒的品种丰富,颜值高,养护难度低,适合新手栽种,若是没有信心,可以先挑选一些容易存活的品种,包括心叶蔓绿绒、小天使和春羽等。


上面是小天使(左)和春羽(右)




2、光照


蔓绿绒就是经典的“热植”,也就是热带观叶植物,它们之所以受欢迎,也是因为它们可以长期养在室内,适合绝大部分的花友栽种,比如每天只有1~2小时的柔和散射光,或者只有傍晚或早上有一点光照,甚至只能保持光线明亮,都能有养好这些植物。


刚果红喜林芋 Philodendron Congo Rojo




若是室内一点光照都没有,也可以用植物灯养好它们,一般选择光线强度达到5000勒克斯及以上的全光谱LED灯都行,一般都要30瓦以上,植物等摆放的位置后期可自己根据植物的状态调整。


注意不能将蔓绿绒养在过度遮阴处,否则新叶会发育不良,容易感染病菌。也不能暴晒,光照太强烈叶子和茎都会被晒伤。






3、土壤


在室内栽种盆栽蔓绿绒,只要给它们搭配合适的土壤,后期随便浇水都不容易烂根,可以用到常见的泥炭土 粗椰壳(或松磷) 颗粒土(包括赤玉土、轻石、珍珠岩、煤渣、麦饭石、鹿沼土或硅藻土等,可以选一两种混合),如果你觉得这样配土太麻烦,则可以选腐叶土 粗椰壳,3:1,或者用纯水苔栽种。


哈斯塔姆蔓绿绒(银剑蔓绿绒)philodendron silver sword




若是用水苔或泥炭土栽种,土壤缺乏肥力,需要在土里拌入或在土面撒上一两勺缓释肥。





4、浇水


给盆栽蔓绿绒浇水要看环境和气候,若是有一点散射光,环境温暖,盆土干得快,一定要注意及时浇水,表层土干了,就给盆土浇透。


若是在寒冷的冬季,温度降到15度以下,就要逐渐减少浇水。若是土壤一直干不了,很容易导致烂根烂茎。


粉公主蔓绿绒Philodendron Pink Princess




这里也就提醒大家,蔓绿绒是喜欢水分的,但前提是盆土能快速干,盆土微干就要浇透水;若是盆土浇透水一直干不了的,就要及时想办法晾干盆土,搬到通风透光更好的地方,在春秋季节给它们换土。




5、肥料


养护蔓绿绒并不需要经常施肥,它们对肥料需求不高,若是环境不好,缺乏光照或环境通风不是特别好,就不用频繁施肥,每隔3~6个月撒一点缓释肥就够了。


白兰地蔓绿绒(Philodendron brandtianum)




若是环境有适当散射光,植物在正常生长的状态,就可以每隔两三周补充一次浓度低一点的水溶肥。




6、湿度


所有的蔓绿绒都是喜欢较高的空气湿度的,通风特别的好的环境,湿度高一些对它的生长就更好,常年湿度在60%以上肯定就最好,在两广、云南这些地方就是养蔓绿绒的开挂区(过度高温的夏季要适当遮阴)。


红毛柄蔓绿绒 Philodendron squamiferum






若是空气过度干燥,常年湿度低于40%以下,新叶就很难抽出来,叶尖容易干枯。




7、温度


养蔓绿绒还要注意防寒,它们都特别怕冷,理想的温度是常年保持在10度以上(低温时要控水),若是温度低于15度以下,它们就不爱生长了。最佳生长温度是在18~30度。


发光植物:点缀夜空的“繁星”

光照 黑暗


愈伤组织发光效果图


地里的发光效果


海洋发光细菌


■本报记者 胡珉琦


一座城市越来越繁华的同时,夜晚的灯光污染也会越严重,想要在城市里寻找一片星空变得越发困难。这时候,向大自然学习如何打造人类的环境,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生物界中存在着一种有意思的现象——化学发光,如人们熟悉的萤火虫、真菌,海洋中的水母、鱼类、细菌,等等。试想,如果遍布城市的植物也能发出足够的光芒,那么有朝一日,生物发光甚至可以替代现有的城市灯光,节约能源、减少污染。


实际上,科学家离这个梦想又近了一步。近日,云南一家生物科技公司在国内率先研制出一种肉眼可见的自发光植物,黑暗中,它发出的光亮就像点点星光。


从海洋生物移植发光基因


萤火虫之所以能发光,是因为发光细胞中含有荧光素、荧光素酶两种发光物质。早在1885年,杜堡伊斯就在实验室里提出了这两种物质。后来,科学家又找到了控制荧光素酶的基因,并且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显著提高了萤火虫的发光亮度。


云南纳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农业研发团队从2012年起就试图在萤火虫身上获取灵感。他们想,如果把萤火虫的发光基因导入到植物的基因组中,会发生什么?


团队负责人段康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项目最初,研究人员只是想做一次探索。不过,他也提到,让植物发光的想法在美国科学界已有探讨和实践。


2013年,斯坦福大学的合成生物学家与植物学家就提出了“可持续发光植物”的商业开发项目,将荧光素酶基因移植到一种名为拟南芥的植物上。2014年,美国密苏里州Bioglow公司宣布成功培育出了世界上第一株发光植物,它是将海洋发光细菌发光基因引入烟草叶绿体中,得到了第一批“星光阿凡达”。


纳博生物团队在研究的前三年并没有得到显著的成果。段康解释,萤火虫的发光基因只有一个,且发光反应需要添加底物,而荧光素酶如果无法及时代谢,对植物会产生毒害作用,植物体会发育不良,而且使用这种方法的植物发光效果非常微弱。


于是,他们也把目光转向了海洋生物。他说,很多海洋生物本身并不会发光,但在共生的环境中它们会利用发光细菌的光为自己服务。


于是,他们把海洋细菌的发光基因用基因枪打入到烟草植物的叶绿体基因组中。相较于萤火虫的发光基因,海洋发光细菌的发光基因系统更完整,发光反应对植物的毒害作用小,并且发光效果很显著。


目前,这些发光植物就在一间暗室的组培瓶里,肉眼刚接触时,需要适应3~5分钟,才能看清它们发出的星星一样的光亮。


段康表示,之所以选择烟草作为第一批实验对象,是因为烟草是一种很好的模式植物,它们的繁殖周期只有短短3个月。


但他们的目标并不是改造烟草植物,而是那些本身就具有观赏性的植物。据段康介绍,研究团队已经完成了对4种多肉植物的叶绿体基因组测序,正在重组它们的叶绿体基因组,这项成果很快将移植到多肉植物身上。


“目前,植物的发光强度还比较弱,通过换代升级,将真正提升植物的观赏价值,提高云南花卉产业的产值。”


发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或许,发光植物的成功实践,意味着该领域将会具有巨大的市场开发潜力。不过,在该技术诞生之初,科学家也产生了担忧。因为这项技术的风险目前还无法评估,拥有了发光基因的植物会出现其他方面的生物变异吗?


段康解释,目前科学家还未发现发光基因的导入,会引起植物其他的生物性状、功能发生变化。不过,他也坦言,由于这项技术发展时间还很短,植物长期发光究竟会对自身生长产生怎样的影响并不明确。毕竟人为干预下的植物发光,与其他的生物通过自然选择而发光并不是一回事。


一项最新的研究显示,蒙特利海湾研究所(MBARI)的研究人员在蒙特利湾4千米以上的水域中发现,3/4的动物都能自己产生光。会发光的海洋生物不仅仅局限于少部分深海鱼类,还包括了水母、蠕虫、鱿鱼以及各种各样的动物。


与此同时,绝大多数的生物主动发光都是有用途的。比如很多海洋动物发光不是为了照明,而是为了捕食,吸引其他动物;脐菇、蜜环菌发出的微弱荧光可能是为了吸引昆虫前来帮助它们扩散孢子;萤火虫求偶时,雌雄之间会发出特异的闪光信号以吸引异性并交尾。


生物的生存策略有一个最基本的共同点,那就是在维持生命的正常活动中最大限度地去节省能量。因此,它们不需要发出特别明亮的光芒,有的甚至微弱到人眼无法识别而只能通过仪器检测到。而且,大部分动物也不需要一直发光,这样不仅消耗能量,还会招来捕食者。


比如,当城市的亮光干扰了萤火虫的交流,当萤火虫感知到外界灯光时,就会停止发光、飞行、求偶。


“也许,在进化的历史上,也曾经出现过主动发光的植物,可能因为太消耗能量,或者是容易招致天敌,以至于携带这一基因的植物并没有竞争力,因此被淘汰。”


段康表示,第一代的发光植物,只是为了“取悦”人类,发光强度是持续的,不会衰减。也就是说,它们对周围环境并没有自适应的过程,无法合理利用能量,即使在白天,它们也依然发着光。


这是否意味着发光植物比普通植物更容易耗光能量,缩短生命周期?这仍是个未知数。


《中国科学报》 (2017-06-02 第3版 科普)


还记得《阿凡达》里的发光植物吗?现实中就有


科技日报记者 赵汉斌


你是否穿越到电影《阿凡达》的境地?暗夜里,不插电,不接线,真菌、植物以及大量水生生物发出幽光……


近日,一则蘑菇会发光的新闻引来众多网友的围观。这种来自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的蘑菇,白天看上去就是“平平无奇”的乳白色小蘑菇,到了夜晚则会发出绿色的荧光,就如同进入了神奇的阿凡达世界一般。


人们发出一连串追问:“蘑菇为什么会发光”“还有哪些生物会发光”“发光生物可为未来科技带来哪些畅想”……为此,科技日报记者采访了相关领域的科学家。


泰勒·洛克伍德拍摄的胶孔菌白天黑夜对比图。图片


发光蘑菇


已知至少有97种


泰勒·洛克伍德,是美国著名蘑菇摄影师。2013年8月,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在中国云南的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参加“数码技术监测雨林动态培训班”期间,竟有一次难忘的“偶遇”。


“我在吃完晚饭回家的路上,穿过一片竹林时,遇到了发光的蘑菇。其明显特征是具有侧柄和宽阔的球状孔。”泰勒·洛克伍德说。


然而,直到在那年夏天之前,科学界显然不知道这个属的胶孔菌会发光。


“这种拇指大小的菌菇,只会长在百竹园上一年被砍掉而腐烂的竹子根部,晚上会发出绿色的光。我们观察发现,在最初的菌丝阶段,以及末期阶段子实体成熟阶段,它的光特别亮。”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环境教育中心科普专家刘光裕告诉记者,这是种菌暂定名为“东京胶孔菌”——这里的东京与日本无关,而与越南北部旧称“东京”有关。它属于孔菌类群,可分泌一种胶质的物质,蚂蚁、蜗牛都爱吃它,其孢子也较常见的真菌更大。子实体在末期之所以会发出醒目的光,可能有利于吸引节肢动物代为传播孢子。但到目前为止,人们对它的了解还很少,这是不是一个新种,也还没有完全确定。


中外科学家联合考察发现的发光真菌。图片


2018年,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木本资源发掘与农林复合系统构建团队许建初研究组与印度科学家合作,在印度东北部开展了多次联合考察。考察队在梅加拉亚邦一处竹林枯死的竹茎上,也发现一种罗里多菌属的发光真菌,2020年9月,他们在国际期刊《植物分类群》上,发表了这个新种。


“发光真菌依靠萤光素酶而发光,萤光素在有氧的情况下,被萤光素酶催化而发生反应时,会从其子实体或菌丝就会发出光。”许建初研究员介绍,由于在医学、农业与生态环境传感器等方面的广泛应用,生物发光真菌一直受到人们的极大关注。此前的研究认为,真菌发光特性是生态适应的体现,主要是吸引昆虫、保护自己免受食肉动物的侵害,在孢子散布机制方面比其他真菌更具优势。


据2021年4月号《万物》期刊报道,澳大利亚有一种被称为“幽灵真菌”的萤光菌,同样具有生物发光能力,它能产生萤光素的化学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会以绿色荧光的形式释放能量。“有人认为这种光可以吸引帮助真菌传播孢子的昆虫,不过目前未有定论。”报道还指出,人类很久以前就已经认识了荧光菌,早在2000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曾在著作中描述过此类真菌。


许建初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发光真菌的研究、利用的潜力很大。近期,他的团队不仅在继续研究早期发现的发光真菌,同时还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州、丽江市等地相继发现会发光的真菌,正等待发表。到目前,全球已知有97种生物发光真菌类群。


中外科学家联合考察发现的发光真菌 (图片


由表及里


对发光生物的认识正逐渐深入


发光生物是自然界的奇妙创造,除了真菌和细菌,植物、动物都有一些发光的类群。从细菌到鱼类,海洋中有好几千种发光生物。海洋生物发光,是它们一种必备的“生存技能”——生物发光有的可以被同类识别,有的可以当作钓饵,有的作传情的信号,有的用于迷惑“敌人”。


据文献报道,在牙买加的牡蛎湾和波多黎各的一些地方,人们常会看到海上的“磷光”现象,这是发光植物甲藻聚集的结果。在海水的扰动或冲击作用下,一片甲藻能发出每平方厘米0.1微瓦的光芒,黑夜中甲藻聚集在一起,所发出的光则足以引人瞩目。报道分析,甲藻是多种浮游小动物的饵料。聚集的甲藻在激荡的海水中发光,会让浮游小动物不能安心进食。因而可以减少甲藻被捕食的机会。此外,光痕也可暴露这些小动物的位置,使鱼虾更容易捕获它们,从而间接帮助了甲藻。


水母 科技日报记者 赵汉斌 摄


海洋中的发光水母早已为人们所熟知,水母发光蛋白原理已见大量的科学报道。科学家发现,许多水母都能发光。不同于其他动物的发光系统,水母发光全仗一种叫埃奎林的蛋白质,当其遇到钙离子就能发出较强的蓝色光来。据称,每只水母平均只含有50微克的埃奎林,但发出的光能却相当于292.6千焦。至于水母为什么能贮藏如此多能量,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个谜。


在漆黑的海洋深处,时常出现游动的点点“灯火”,给宁静的海底世界带来生命的信息。在众多发光的鱼类中,灯笼鱼只是其中的一种。它们身体上有能发出晶莹夺目光泽的圆形小发光器,因发光器形似灯笼而得名。发光器发出红、蓝、紫等各种颜色,远远望去,荧光闪闪。发出的光可用来诱捕食饵,迷惑天敌,引诱配偶,以利于集群生活。


研究人员在我国云南发现的3个萤火虫新种和4个中国新记录种。图片


而陆地上“挂灯笼”的萤火虫,是发光生物中的明星。


“生物荧光是进化生物学最有趣的现象之一,主要用于警戒和求偶交流。因此,自达尔文时期甚至更早,具有生物荧光的类群就吸引着众多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实验师董志巍说,萤火虫是最著名的陆生发光生物,其中一些属有限的地理分布和种群稀有性,使其分子系统发育关系仍有诸多不确定性,限制了对生物荧光起源与进化这一有趣现象的探讨。


董志巍与同事刘贵春等与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陈兴等合作,利用二代基因组浅层测序,对昆明动物研究所自2002年以来收集的共计15个属23种部分亚洲萤火虫样品进行测序,获得线粒体基因组和核糖体DNA,其中11属22种萤火虫的线粒体基因组和核糖体DNA均为首次报道。深入研究表明,萤火虫的共同祖先已具有成虫生物荧光。这些工作,也完善了亚洲萤火虫的系统发育研究,并为深入揭示全世界萤火虫的系统发育关系提供了重要数据。


拍摄于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的萤火虫。图片


发光生物的应用研究


前景广阔


生物发光作为一种自然现象,最先应用于海洋捕捞,渔民根据不同的“海火”判别鱼群,提高捕鱼的效率。“海火”还可以为航海者指出暗礁、浅滩,避免海难事故。在早期,“海火”还可在军事上被用于发现敌舰、判断鱼雷和潜艇走向。


生物发光的原理,还能用于新型光源的制造,如现在使用的荧光灯和各种节能灯。生物光不产生热量,如果这种光源在易爆物质的贮存库和充满易燃易爆气体的矿井里,在化学武器贮存库和弹药库里应用,将是最安全的照明设施。如果用于战场,隐蔽性好,不易暴露目标。生物光光源亟待开发成功。


另据本报记者董映璧2020年5月6日发自莫斯科的报道,俄罗斯科学院生物有机化学研究所和莫斯科大学生物系的科研人员利用基因移植法,将发光蘑菇的几个基因转移到烟草的DNA中,首次培育出在夜间可以发光的植物。


俄科学家培育的会发光的烟草植株。图片


莫斯科大学生物学植物园经理弗拉基米尔·丘布教授称,多年来,俄科研人员一直试图从萤火虫、细菌中移植发光基因来培育发光植物,但久未获得成功。此前,他们在研究蘑菇等生物发光时发现,发光是由极精微的反应引起的,而在植物中可以找到发光所需的物质。在后来的研究中,俄研究人员将发光蘑菇的几个基因转移到烟草DNA中,便培育出发光亮度比蘑菇高得多的烟草植物。


弗拉基米尔·丘布说,研究发现,转基因植物发出的光变化很大,植物的幼枝,尤其是花朵发出的光更亮,发出的光不断变化,可以在植物的叶子上显示出奇异的图案和波浪,白天,生物发光的强度也会变化。他还称,植物稳定的发光不会产生有毒物质,也不会影响植物正常生长和发育。


研究发现,在熄灯后,烟草的发光亮度会迅速增加。如果几天内灯光一直关闭,则植株的会根据自身的生物钟持续发光。这表明,生物发光的机制反映了植物的代谢速率,也包括机械损伤方面的原因。如果用刀切割植株,用特殊方法可以发现伤口的位置怎样开始发光,植物的“疼痛”信号迅速通过神经开始传播。“研究发光植物的机理,可以使我们发现意想不到的现象:如果伤害了植物,它就会像受伤的人一样感到疼痛。”弗拉基米尔·丘布说。


有专家指出,如果把在烟草上取得的成果转移到花卉上,能研发出许多可用来装饰房屋和公共场所的发光植物,因此这项科研成果具有很好的商业前景。


此外,目前一些发光细菌已经被分离出来,正通过实验室进行培养。因有毒的化学物质、重金属离子、抗生素、化学治疗剂、农药等会影响细菌发光,所以科研人员了用发光细菌作为敏感指标物,来测定有毒有害物的含量。一些医院的研究人员,也正在使用细菌生物光测量能安全有效杀死癌肿瘤的药物剂量。


新型5-HT探针的应用。图片


而借助荧光蛋白的发光属性,自2018年起,北京大学李毓龙实验室就开发了可基因编码的一系列监测神经递质的荧光探针,即GRAB探针系列,其中即包括多巴胺探针。李毓龙告诉科技日报记者,他们所创新的方法,最重要、最有趣的是“让细胞自己发光”。


最近,他们成功研发出经过优化的第二代绿色荧光探针,荧光更亮,结合神经递质后,信号变化更为显著。此外,新型红色荧光探针可实现对多巴胺的监测,从先前的单一绿色荧光,拓展到多色荧光。因此,新型探针可以更容易与神经科学领域其他重要技术——如钙成像、光遗传学等结合使用。新型探针也为相关药物筛选优化提供了新的可能。






【本文标题和网址】天然的荧光植物介绍图片(黑光植物) http://www.dgzd.cn/qiuhua/20230626425.html
内容更新时间(UpDate): 2023年07月25日 星期二

  • 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