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不少花友都在问:怎样养好大花蕙兰(怎样养好大花蕙兰视频),小编也是查阅很多资料,整理了一些答案,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大花蕙兰是微子目兰科兰属植物,原产于印度、缅甸、泰国和我国南部等地。大花蕙兰是园艺种,由独占春、虎头兰、象牙白、碧玉兰、美花兰、黄蝉兰等大花型兰属原生种经过多代杂交选育而来,所以其颜色多样,几乎涵盖所有颜色。接下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大花蕙兰怎么养。
大花蕙兰对温度的要求不高,甚至能在35度以上的环境中生长;在花蕾期时要注意将其放在温暖的地方生长,温度不能超过5度。
浇水是养殖大花蕙兰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浇水要使用微酸性的水,最好使用井水和泉水,如果使用自来水的话要先将自来水静置2天,将氯气挥发掉。夏季时浇水频率为2-3天浇水一次,要经常为植株周围喷洒水分,保持80%-90%的环境湿度。
在夏秋季节时要为其遮阴,防止阳光直射和暴晒,其他季节可以让其接受全天光照。
由于大花蕙兰的根为肉质,穿透力弱,因此要使用疏松透气、排水良好的基质,可以将水草、树皮、椰子壳等基质混合在一起作为基质。
在春秋时期,植株处于生长期,应该每10天施加一次稀薄肥水,在春夏时期时可以使用氮肥,秋季花期前可以增加磷钾肥的含量;在幼苗和休眠期可以使用叶面喷肥的方法。
当植株过大时,要进行换盆和分株上盆。将植株脱盆后剪去烂根,在新盆底部放一层碎瓦,增加排水和透气,然后将植株放入盆内,填入土壤并压实,然后浇透水。
大花蕙兰的主要病害有叶枯病、炭疽病、软腐病、叶斑病,主要虫害有蚜虫、红蜘蛛、介壳虫等。病害可以用克菌丹或者多菌灵等药物防治;虫害可以使用杀螟松、氧化乐果乳油用三氯杀螨醇或敌敌畏等药物喷杀,每个月喷洒两次即可。
大花蕙兰的花语是什么(大花蕙兰的花语和寓意黄色)
更多花卉知识
优选地势较高的地块作为苗床,要求土壤具有较高的肥力水平,松软度较高,并能够顺利排水与灌水。在播种前先进行2 次翻耕晒垡,每667 m 2 施加腐熟畜禽粪肥2000 kg 及 25% 复合肥25 kg,在正式播种前 30 d 将上述肥料均匀播入土壤。苗床宽为 1.5 m,床面高为 25 cm。
选择上一年长势较好、红、净度超过98%、发芽率高于 80% 的种子备播。
将种子置于温度为40~50℃的水中并进行搅拌,当水温降到25℃左右时浸泡种子约 12 h。此后淋干水分,将其放置在洁净的容器内,或者平铺到苇席上。不论使用哪种存放方法,其厚度均要控制在3 cm 以下。还需在种子上覆盖透气的湿布,将其放置在温度为 20~25℃的环境中催芽。在此期间,每天翻动种子,并用 25℃左右的水进行冲洗。之后控出水分,种子露白便可播种。
通常在 4月上中旬进行播种,气温15℃左右较为适宜,每 667 m 2 播种量为 2~3 kg。在正式播种前,需在床面撒下准备好的毒土。毒土主要由筛选后的 1 kg 细土和 4~5 g 50% 的多菌灵制成,用量为1.5~2 kg/m 2 。完成播撒后,使用营养土覆盖,再使用小拱棚盖膜,最后加盖草帘等。
种子出苗以后,需合理运用保温和遮阳等措施,既保证苗床的温度,又要避免温度过高对苗种产生不利影响。进入二叶期后,在揭膜期间需浇水 1~2 次,进入三叶期后,施加清淡速效肥1 次。同时做好除草工作,并使用多菌灵降低猝倒病发生的概率。
在苗木长到 20 cm、7~8 片真叶时便可定植。并将株距和行距控制在(20~25)cm×(30~35)cm,种植密度约为 10 000株 /hm 2 ,此后灌溉足量的水。
种植人员可采用前促后控的方式进行肥水管理工作。通常在5~6月施用磷酸二铵450 kg/hm 2 ,灌水 4 次。香椿的根属于肉质根,在雨季时需格外注意排涝,避免多余的水分沤烂根部。7~8月温湿度较高,幼苗长速较快,也可采取人为方式进行控制,使用多效唑 300~400 倍液每 15 d 喷洒 1 次,避免幼苗长势过快,培育矮化壮苗。进入 9月上旬,需追施尿素 20 kg/667 m 2 ,根外追施磷酸二氢钾,以保证苗木健康生长。9 月中旬后不再灌水和施肥。
进入 8月中下旬后,对于香椿的管理工作主要是促进顶芽顺利发育。在此期间,苗木的长势较为理想。可适当增加叶片的距离,提高苗木木质化的程度。无须施加氮肥,可适当施加磷钾肥,从而实现矮化的目标。10月中下旬后,植株逐渐枯萎,随后进入休眠状态。
实施翻地前,可施加腐熟圈肥5000 kg/667 m 2 ,同时使用25% 多菌灵粉均匀撒在地面,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南北向作畦,宽度为 1~1.2 m,埂宽 0.3 m,高度为 15 cm,最北端与墙的距离为80~100 cm。
为降低香椿遭受霜冻的概率,通常在霜冻前将香椿苗和叶子从田里起出,并保证根系的完好。按照不同级别选择背阴区域实施假植。在进行该环节时,需将苗木以直立或倾斜的方式进行栽种,放苗和覆土同步实施,最后补充水分。用草苫等进行覆盖,避免苗木受到霜冻或者风干。经过15 d 后叶片养分便可回流,待叶片脱落再移植到温室中 。
种植区域温度在3~5℃时便可实施温室的移植、按照南矮北高的顺序具体实施。当年生苗木移植密度为130~150 株 /m 2 ,多年生苗木密度为100~120 株 /m 2 ,完成栽种后用脚踏实,并提供足够的水分。3~5 d 后扣膜。
栽植后 10~15 d 进入缓苗期。为了获得较为理想的出芽率,在香椿入棚以后,种植人员便可使用 5×10 8 的赤霉素等药剂,促进出芽。香椿的生长顺序为先生根后发芽,因此需保证足够高的温度,白天温度需达到 30℃,促进根系发育。完成灌水沉土后,可使用 20℃左右的水喷洒植株,提高土壤和空气的湿度,使棚内湿度达到85% 左右。30 d 后香椿出芽,白天温度可控制在15~25℃,夜晚 10℃左右。生长区域的空气湿度需保持在 70%,为香椿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同时需注意通风。
进入采芽期,白天温度需控制在 18~25℃,夜晚温度约为 12℃。草帘要早上揭开,晚上盖上,延长光照时间,促进香椿苗木快速生长。适当浇水并追肥 2 次左右,每次尿素施肥量为50 kg/667 m 2 ,同时合理使用叶面肥。
扣膜 40~60 d 后,当椿芽高度为 15~20 cm且颜色较为理想时,便可采芽。如果椿芽过短,产量便不会理想,如果椿芽过长,也会影响质量。可按照顶芽到侧芽的顺序采芽,时间最好在清晨或傍晚,每隔 7~10 d 采芽 1 次,完成采集后便可上市。为避免水分流失,可先将其捆成小把,密封好保存。同时注意每次采芽后需适当追加肥料和水分。
4~5月完成香椿采芽后,其木质部分的养分便基本流失。此时可按照 6000 株 /667 m 2 左右的密度进行定植,同时提供足量的水分,做好中耕工作。隐芽发芽后,便可选择长势较好的壮芽作为第 2 年的苗干,清除掉其余部分,并及时补充水分和肥料,进行必要的矮化处理,为后续的种植做好准备。
立枯病一般发生在香椿幼苗期内,具体的症状表现为芽腐、幼苗枯萎等。大苗症状主要表现为根部和叶片的腐烂,由赤褐色变灰,腐烂程度难以控制。到了中期叶片全部脱落,难以治愈。可使用石灰水清理根穴,并使用 50% 代森锌 800 倍液等药剂进行灌溉。出苗期间,可使用 0.5% 的高锰酸钾浸泡根部,在雨季可使用75 kg/667 m 2 草木灰进行播撒。
该类病害在幼树的主干部位出现较多。首先在树皮上出现水渍状病斑,此后便发展为不规则形状的病斑。病斑中间位置树皮出现裂痕,树胶也会从中流出。病斑全部覆盖主干后,树梢便会枯萎。可使用磷、钾肥,避免使用过量的氮肥。如果感染病害,还可应用 70% 的甲基托布津2000倍液进行喷洒。
主要为蝼蛄。可使用黑光灯、毒饵等方式进行防治。另外,可全面清除冬季落叶,深翻土地,以杀灭越冬虫卵。
在香椿栽培过程中,需要根据栽培地区的具体情况,科学地进行育苗、定植及管理工作,这样不仅能提高香椿产量,也能保证质量,有利于全面提高香椿栽培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