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不少花友都在问:白芨的高效栽培技术有哪些种类(白芨的高效栽培技术有哪些),小编也是查阅很多资料,整理了一些答案,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温馨提示】本文共有1478个字,预计阅读完需要4分钟, 内容均可免费复制哦!
通常情况下,野生白芨,往往生长于丘陵、山溪谷边、林下湿地等区域。由此可知,在白芨栽培中,适宜选择背坡或潮湿地带。在腐殖质层面,应保证含量较高。在土壤层面,应保证疏松性。在排水层面,应保证便利性。探析白芨生长的气温条件,若气温在25℃以上,白芨根部生长较快,且块茎膨大明显。若气温在 9℃以下,白芨就会进入休眠期。若气温在 0℃以下,白芨块茎较容易出现冻伤及冻死状况。
1.种苗选择
在白芨种植中,若选用白芨组培苗栽种方式,就要针对组培苗执行炼苗操作。探析炼苗操作,即是瓶苗盖子打开后,将之放置于自然阳光及通风条件下,连续锻炼七天左右,使白芨幼苗具有良好的适应性。若小块茎某部分在 1cm 以上,就需要用剪刀剪掉,并将之放入无菌基质之中,随之执行定根操作,可采用少量“组培小苗定值水”,使之发挥定根作用,其后放置于阴凉处,并执行定植操作,可采用塑料穴盘,使之发挥定植作用。通常情况下,驯化苗生长期为 4个月左右,就可将之移栽进大田种植区域。在白芨种苗移栽后,种苗成活的关键就在于原球茎的生命力是否旺盛,若白芨种苗原球茎生命力旺盛,其成活率可达 95%。
2.整地及栽植
依据白芨生长习性,应将白芨种植于温暖阴凉环境中,并保证土壤的疏松性较好、腐殖质含量高、排水状况良好。在白芨种植前,应执行翻地作业,并在此过程中加入复合肥、腐熟农家肥,分别为 75kg、1700kg,使之与土壤充分混合,并对地块执行抹平操作。在大田下苗前,还需要执行一次耕地操作,切实保证地块整细耙平,并做一个高畦,其宽度约为 130cm。在白芨栽植中,应依照行距开穴,而行距标准一般为15cm×20cm,而穴深一般为 10cm。在每年清明节左右,就可开展白芨种苗栽植作业,对于成熟块茎,可将之分成若干个小块茎,并保证每个白芨小块茎均有新嫩芽,随之采用草木灰包裹块茎伤口。其后,对于白芨假鳞茎芽,应将之朝上放置于穴底,每个穴的放置数量为三个,其放置状态为三角形。在白芨栽种后,应做好覆土操作,并保证细土厚度为 3-4cm,随之采用稀腐熟粪土水,对白芨种苗进行浇灌操作,并盖上一层土,使之与畦面齐平。
3.田间管理
3.1 中耕除草
在白芨种植中,较容易长草,应做好中耕除草作业。在白芨种植前两年,每年的除草频次应为 4-6 次。当白芨种苗嫩叶出土后,随时观察,及时人工除草。通常情况下,在四月中旬,应执行一次彻底除草作业。在五月底至六月初,应执行一次除草追肥作业。在九月前,对于白芨种植田,应执行 2-3 次除草作业。在白芨种植的第三年,一般田地中的杂草就会明显减少,应执行 2-3次除草作业。在白芨种植的第四年,应执行1-2 次的除草作业。在白芨的种植过程中,应禁止使用化学除草剂,因为该类除草剂往往含有有毒有害物质,并不利于白芨块茎的成熟,甚至会导致白芨块茎中毒,进而大幅削减产量和降低品质。
3.2 追肥及灌溉
依据白芨生长习性,应为白芨提供肥沃的生长环境。由此,在白芨种植中,应做好及时追肥作业,可选择腐熟农家肥,保证施肥频次为 2-3 次。同时,在白芨叶片之上,可每个月定期喷洒一次磷酸二氢钾。通常情况下,在八月后,若要执行中耕除草作业,就可结合追肥需求,对农家肥执行覆土作业,并将之压入厢面,使白芨充分吸收养分,进而促进白芨块茎的萌芽与膨大。在白芨休眠期,应注意规避田间杂草生长问题。
依据白芨生长习性,应为白芨提供潮湿的生长环境。因此,在白芨种植中,对于种植地,应始终土壤的湿润度,并在干旱之时做好灌溉作业。在夏天的气候条件下,土壤水分蒸发严重,应在早晚期间各浇一次水。探析白芨根系的常见病害,应包括烂根病,且该病害一般发生于大雨期间。由此,在大雨期间,应及时做好排水作业,切实保证疏水沟畅通无阻。
3.3 病虫害防治
在白芨种植中,探析白芨生长的主要虫害,其中就包括地老虎、蝼蛄等。通常情况下,在三月底至四月初,对于田间杂草,应及时做好清除作业,进而达成幼虫及蛹的清除目的。在白芨幼苗期,较容易出现地老虎虫害,且该类害虫啃食白芨块茎,将严重影响白芨生长状况。由此,针对地老虎虫害,可利用频振式杀虫灯,对成虫进行诱杀。在白芨长出嫩叶前,应制作毒土,将之撒施于白芨种植地,使之发挥毒杀幼虫作用。探析毒土的配置比例,应为 50%辛硫磷乳油 0.5kg,并添加适量水,采用喷拌方式,使之与 150kg 细土充分混合。在防治期间,可采用 90%晶体敌百虫 1000 倍液,执行地面喷洒作业。在白芨种植中,探析白芨生长的主要病害,其中就包括黑斑病、烂根病等。针对以上病害,应采取防治为主的方法。通常情况下,在雨季期间,烂根病的发生频次较高。由此,在白芨种植田,应做好排水作业。在 5 月至 8 月期间,即为烂根病的发病期,且白芨在发病初期,其根茎将呈现黄褐色,随之产生局部腐烂问题,乃至枯萎而死。在烂根病发病初期,可采用 100-150ml 的奥力克-青枯立克,并融合 30ml的大蒜油,定期喷洒 1 次,每次约隔 3 天,连续喷施 2-3 次。在白芨种植中,对于黑斑病,可采用 70%甲基托布津湿性粉剂 1000倍液,将之喷洒在白芨叶面,进行防治工作。
综上所述,白芨,在温暖潮湿环境中生长状况良好,对隐蔽具有耐受能力,然而抗寒性较差,阳光强度也不宜过大。在中医药用领域,常见的白芨品种为三叉紫花大白芨,可依此选择白芨种源,并采用白芨块茎分株、白芨组培苗等栽种方式。探析白芨生长周期,一般为 3-4 年,若采用块茎种植方法,白芨生长两年就会出现三个假鳞茎,并在下一年分裂为六个假鳞茎,随着白芨假鳞茎的分裂,可成倍提升白芨产量。